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重大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部分已完工或基本完工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展示

2018-01-10

  编者按:2014年,国务院确定了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在全国水利工程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骄人业绩:2017年新开工16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年度任务。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122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9000亿元;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河南河口村水库、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江西峡江水利枢纽、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等十几项工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并发挥效益。这些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使我国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跃上新台阶,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永定新河治理二期工程

  □本报记者 王永强 特约记者 何睦 王延

  永定新河西起天津市北辰区屈家店,东至滨海新区塘沽北塘街,进入渤海。这条河是“北四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洪水的入海通道,全长66公里,控制着“北四河”8.3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不仅是天津城市防洪圈的重要北部防线,也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地区的防洪安全。

  “十一五”期间,天津完成了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建成永定新河防潮闸及配套码头等设施,消除了海潮对河口地区的侵袭,河道行洪能力恢复到900~3000立方米每秒,初步解决了河口泥沙淤积等问题。2012年,天津又实施了永定新河上游“两河三堤”段治理,充分利用永定新河天然河道,服务北辰区郊野公园建设,为全面治理永定新河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天津城市防洪圈北部防线,将永定新河打造成天津市北部地区集防洪、蓄水、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永定新河治理二期工程于2013年全面启动。工程重点对永定新河屈家店闸以下至河口51.75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治理,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及扩挖36公里,恢复并加高堤防65.24公里,处理穿堤建筑物62座,修缮河道堤顶防汛路72.8公里,同时利用河道淤泥沿河道两岸建设宽30~50米的人造滩地,为沿线绿化提供必要场地。

  永定新河治理二期工程已于2016年全部完成,恢复河道行洪能力至1400~4640立方米每秒,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到100年一遇,进一步消除了永定新河防汛隐患,同时完成河道两岸绿化36万平方米。

  河北双峰寺水库

  □本报特约记者 刘玉铭

  河北双峰寺水库工程位于滦河一级支流武烈河干流上,总库容1.373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兼顾生态环境用水和发电的综合性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河北省“一号工程”。截至目前,总投资37.5亿元的双峰寺水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自2013年8月开工以来,参建各方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工程推进方案。严格按要求定时间、卡阶段,把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等重要时间节点挂图上墙。全面掌控工程进度,对于部分工程进度滞后等问题,严格责令整改,限期落实,确保了各项工程达到进度要求。加强资金管控,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实行水库建设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同时,加大专职财务人员的力量配备,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会工作岗位责任制。在资金管理上,继续实行“四先四后”全程监督管理制度,即先评审后确定预算、先评审后招投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决算。工程资金的拨付严格执行程序,层层把关,加强预防,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库区防护、库底清理等扫尾工作正在推进,为具备蓄水条件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承德市将强力推进承围公路改线、上窝铺出村路、上游防护等附属工程建设,提前做好验收准备,力争水库早日下闸蓄水发挥效益。

  2017年,是双峰寺水库工程建设最为关键的一年。承德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双峰寺水库作为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集中全市力量,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本报记者 齐婕 通讯员 薛杰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缓解沿线地区农业灌溉缺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工程途经河南、河北2省6市26个县(市、区),主输水线路总长482公里,其中,河北省境内工程398公里,涉及引水闸、分水枢纽、节制闸、引排水建筑物、桥梁、倒虹吸等各类建筑物255座。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早在2011年即成立由副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引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解决工程前期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河北省境内工程沿线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和保定5市均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及引黄工作办公室,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权责,强化主体责任,加大协调力度。

  工程于2015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共计疏挖河渠195.71公里,疏挖后衬砌122.93公里,新建、改造巡视路40.85公里。2017年11月16日开始试通水,目前已圆满完成试通水任务,工程运行正常。

  河北省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运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排污整治承诺,严禁在输水沿线倾倒垃圾,确保入淀水质达标;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形成输水安全保障网络体系,确保工程平稳运行;严格实施河长制,落实河长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建立督查巡查常态化机制,强化追责问责,确保输水水质达标,保障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

  □本报通讯员 郭旭帆

  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共完成投资101.84亿元。

  工程帮宽干流堤防120公里,加固干流堤防141公里;22座引黄闸和其他9座病险水闸进行了除险加固;解决了344个基层单位饮水安全问题,新建生产用房近5万平方米;水文、水政监察等4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项目新组建了3个专职项目法人,规范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已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项目全部进场交易;取消黄河水利建设市场备案制度;成立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等质量监督机构;3个项目开展代建制试点,3个项目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出台了12个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开展工程建设质量督导检查200余次等。工程参建各方注重规范管理,提升工程质量,荣获多项奖项,其中,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等。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将于2020年全部完工,历经20年建设的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届时将基本完成;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黄河防洪及供水保障能力。伴随古贤水利枢纽、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治理工程等一大批工程的开工建设,治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河南河口村水库工程

  □本报记者 李乐乐

  河南河口村水库总库容3.17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27.75亿元。该水库的兴建,将沁河下游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与已建成的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五库联合调度,有效削减黄河花园口洪峰流量,完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同时,每年向济源、焦作等地提供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1.28亿立方米。

  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2011年4月开工,2013年12月导流洞封堵,2014年9月水库下闸蓄水,2016年10月工程全部完工,2017年10月19日通过竣工验收,是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第二个通过竣工验收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建设的亮点之一是科技创新。工程坝高塔高,地质条件复杂,大体积混凝土多,工期紧,标准要求高。建设方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合作,相继开展了大坝碾压质量GPS实时监控技术、大坝深覆盖层关键技术、混凝土光纤测温和温控防裂技术等20余项科研项目攻关。

  2017年汛前水库最高水位262.52米,汛前共泄水5次,累计泄水73.5小时,总量6950万立方米,7月9日前将库水位降至241.25米。5次放水未发现工程异常,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数据稳定,工程处于安全状态。2015年8月13日开始向华能沁北电厂供水,平均月供水250万立方米。截至2017年10月,总计供水6600万立方米。2017年7月3日通过电站机组启动验收后,截至目前电站运行正常,累计发电190万千瓦时。

  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本报记者 钟建平

  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017年12月24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该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全面运行后,与泉港分蓄洪区配合使用,显著提高南昌市及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44亿千瓦时。同时改善上游航道77公里,为下游32.95万亩农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

  工程初期运行以来,已发挥显著的生态及经济社会效益。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枢纽对12次中等洪水进行了拦蓄,较好地发挥了水库蓄滞洪水作用。电站9台机组已于2015年3月全面投产发电,截至2017年12月20日,累计发电30.03亿千瓦时,创造发电经济效益12亿余元。2013年2月28日,船闸首次临时通航成功,截至目前,共开启船闸162次,通过船只387艘。水资源调配方面,2013年11月上旬,赣江下游水位持续走低,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经调度,峡江水利枢纽加大泄洪,增加河道流量,有效缓解了下游旱情。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如何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所涉及的环境进行保护,是整个环节的重中之重。枢纽在设计时特别加入了鱼道,日均数千尾鱼儿游过“生命通道”,“越过”大坝,溯流而上,繁衍生息。

  抬田工程是峡江枢纽建设的一大亮点,即把水库浅淹没区域的耕地高程抬至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0.5~1.0米,对抬高后的耕地实施配套田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条件,使被抬高后的耕地满足农业生产要求。抬田工程的实施,减少了移民搬迁和浸没影响及库区淹没处理投资,使得耕地资源能够永续利用,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农田。

  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

  □本报通讯员 谭虹

  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包括枢纽和灌区两个项目,均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项目,是湖南水利建设“一号工程”,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水库总库容15.1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0万千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1.46万亩,两个项目概算总投资100亿元。工程竣工后,可基本解决江华、江永、道县、宁远四县农田灌溉和农村饮水问题,提高沿河城镇的防洪标准,并在湘江枯水期补水。

  枢纽前期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2013年11月主体工程开工,2014年12月开始大坝填筑。2015年4月27日,大坝临时断面填筑至百年一遇拦洪高程,提前3天完成“一枯”建设任务;11月28日,大坝全断面提前153天完成坝体填筑任务,“涔天河速度”名震潇湘。2016年12月30日,水库下闸蓄水,成为172项重大工程中率先实现下闸蓄水的项目。2017年7月1日,首台机组顺利发电,9月23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年底4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成,具备发电条件。水库移民6666户2.8万人,全部搬迁安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永州市遭遇历史罕见洪灾,作为潇水上游龙头水库,涔天河水库关键时刻发挥了拦洪削峰作用,在一天多时间里即拦截洪水1亿立方米,极大地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灌区项目于2016年11月2日主体工程开工。2017年9月16日,首座隧洞贯通;2017年12月23日,第二座隧洞贯通。目前干渠10个标段已有9个标段进场施工。

  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本报通讯员 代艳芳

  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主要由德泽水库枢纽水源工程、干河泵站提水工程和输水线路工程组成。牛栏江江水经德泽水库蓄积提升后,通过干河泵站提水,由输水线路自流到盘龙江河道最终汇入滇池。

  该工程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高;国内首创的高扬程大容量泵组,研发制造挑战大;深埋、高地下水位下的长距离隧洞施工异常艰难。面对工期紧、技术难度高等重重困难,各参建单位众志成城,历经5年艰苦努力,终于在2012年9月18日,德泽水库顺利下闸蓄水;2013年9月2日,国内首创泵组成功试运行;2013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补水滇池。

  投运以来,工程运行状况良好。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向滇池流域补水23亿立方米,其中向昆明市城市应急供水1.15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为昆明提供城市应急供水、为下游兴利防洪服务等综合功能,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形象,获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补充Ⅱ~Ⅲ类优质水源,滇池流域增加了水资源量,加快了滇池的水体循环,增强了湖体自净能力。在昆明市已经实施的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滇池水体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水体透明度上升,水体富营养状态持续改善,滇池整体水质持续向好的方面转变,特别是2016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滇池综合治理效益明显。同时为昆明市提供了可靠的应急备用水源,提升了城市抗击供水危机的能力。

  甘肃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

  □本报记者 张金芳 通讯员 王立军

  甘肃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工,显著提升了水库蓄水效益和调蓄能力,对于更好地发挥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废弃性”作用、巩固提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保障民勤绿洲永续生存和武威乃至河西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2月开工建设的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2016年开工建设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批复总投资4.56亿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实施水库清淤670万立方米,对东、西坝适当加高培厚,对泄洪闸、输水洞、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改扩建,在库尾增设防护堤并对浸没区进行垫高处理,在水库周边栽植防风固沙林带1757亩。工程主要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工程实施后,水库规模由中型上升至大型,总库容由现状0.99亿立方米增加到1.48亿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水库调度调蓄能力,缓解上游来水与灌区需水矛盾,有效治理风沙入库,保障每年向青土湖输入2720万立方米的生态水,满足红崖山灌区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需求。

  红崖山水库是民勤县唯一地表水调蓄工程。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保护和改善民勤生态为主,兼顾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甘肃省政府把该项目列为省级领导包抓重点水利项目,省水利厅和武威市、民勤县党委政府把工程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参建单位切实遵守项目建设程序,按照安全、高效、文明、优质、廉洁施工的要求,细化措施,统筹抓好工程建设各关键环节和重点,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时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

  □本报记者 谈林明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2017年12月22日贯通通水,为实现引大通河水进入湟水流域打通了瓶颈制约的输水通道,使引大济湟工程跨流域调配水资源的战略构想变成了现实。

  截至目前,青海一号工程引大济湟工程所属黑泉水库已建成运行,石头峡水库已下闸蓄水,北干渠一期干渠工程全面建成,调水总干渠隧洞已穿越达坂山全线贯通通水,进入工程最后验收阶段,引大济湟工程所属西干渠工程及北干渠二期工程中的松多水库正全面开战。北干渠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2%,隧洞掘进16.85公里;松多水库导流洞、溢洪洞等隧洞2.43公里,支渠平台开挖46.39公里,管道安装及回填15.9公里,工程在克服征地、林木砍伐、砂石料短缺、公路改线等突出问题的同时有序推进;西干渠工程也已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隧洞掘进40.05公里,管道安装及回填4.85公里,累计开挖土石方120万立方米。

  工程建设中,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尤其认真汲取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训,举一反三,采取强有力措施,建设绿色工程、生态工程。积极优化设计方案,采取“早进洞、晚出洞”“零劈坡”进洞方案,对渡槽、倒虹吸渠线进行优化调整,大大减少了土壤扰动面积、土方开挖量,减少了工程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工程认真执行概预算及资金管理规定,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全年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4%。图为隧洞施工现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陈静


  相关新闻:
山西省水暖阀门商会举行成立庆典
江西浯溪口工程下半年试蓄水
全球首家“工程医院”在河南省诞生——大坝、桥梁等基础工程设施“生病”将有专业“医院”诊治
新疆阿克苏河开建大型水库
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工程 TBM卡机脱困再掘进
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提前填筑大坝
广西斧子口水库通过下闸验收
贵州又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开工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水利厅局首页大图.jpg
大图-hu.jpg
TOP10.首页大图.jpg
年度特稿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