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水利发展应遵循绿色理念

2018-01-04

  □姜文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发展不仅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笔者认为,在新发展理念中,所谓绿色发展,其重点还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没有变。但是,发展的方式要改变,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而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水利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行业,其发展一定要遵循绿色理念,这不仅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水利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关系到水利能否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视角认识水利绿色发展。

  纵观中国水利发展五千年的历史,水利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支撑性作用。然而,在看到水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水利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水利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利绿色发展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的价值观体系。在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要走绿色水利之路,实现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绿色水利就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且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行为与文化。它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形成“绿色+水利+文化”的体系。要大力普及水利绿色发展观,深入开展水利绿色发展观教育,不仅仅在水利行业内开展,还要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根据受众的不同层次和年龄段,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水利绿色发展观深入人心。

  二是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水利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是水利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应认真贯彻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是理顺水利绿色发展体制。体制对水利绿色发展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其进行理顺,如中央政府对水利绿色发展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协调对话机制,在确保水利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地方的权益不受损害,维持或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四是构建完善的水利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水利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善的长效机制做支撑。应对不利于水利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适应水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同时建立水利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水利绿色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或者升迁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月4日

  

姜文来
责任编辑:陈静


  相关新闻:
“治山理水”现生态之美——江西景德镇市打造生态水景纪实
湖北房县争做生态河道“示范生”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全面实行生态循环养殖
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 官厅水库入库口开建210公顷湿地
成都双流:“五湖四海”串起宜居生活
江苏发布首批最美水地标
内蒙古敖汉旗:生态立旗 绿色永恒
巴渝水文化论坛共商水生态文明建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新年寄语首页大图(带回) 拷贝.jpg
TOP10.首页大图.jpg
年度特稿首页大图.jpg
影像志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