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一江清水润苏鲁 几多成果几多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探访

2016-11-16

  人民网 陈孟

  2013年11月15日,从扬州江都的“源头”起,一条干线总长1467千米的输水线路,把滚滚长江水由北至南引至苏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这一天,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三年过去,“东线”如今不只是一条输水线路。对江苏和山东来说,它已成为盘活区域水资源、提升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一条“活力之源”。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之际,人民网记者随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前往沿线多地,对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东线的源头所在地扬州,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副总经理由国文告诉记者,三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187.66亿立方米(含新增供水量),调入山东省水量约11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

  这一工程不仅用“逆流而上”的实践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蕴藏着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协力保障清水北上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由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经过了怎样攻坚克难?这项关系我国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工程,又给受水地区带来了怎样的效益和改变?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纪念碑

江苏淮安水利工程枢纽

  脉络:

  江苏勇著先鞭 江水润泽山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是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在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记者走进了这座气势磅礴、景致宜人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穿过银杏树密布的“黄金大道”,一座刻着“源头”二字的纪念碑十分醒目。碑文书写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功绩,也见证着江苏作为引水源头的重大责任:

  “乾坤得定,水利大兴,领袖又指点江山,绘制南水北调宏图,江苏勇著先鞭。”

  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最初的功能是进行江苏省境内的“江水北调”,达到“控扼江淮,治淮排涝”的目的。东线一期工程利用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在其基础之上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将输水线向北延伸,将“江水北调”升级为“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面临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如何让江水“逆流”。绵延数千里的东线线路中,海拔最高点在山东境内的东平湖。为了到达东平湖,长江水需要经过13个梯级泵站逐级提水,提升65米之后,才能从东平湖开始形成自流,向鲁北地区和胶东半岛供水。这13个梯级泵站构成了世界上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

  除利用江苏原“江水北调”工程外,东线一期工程还利用了京杭运河及山东境内的济平干渠等既有工程。同时,沿线途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四大胡泊,造就了新老工程交叉、内流外源交织的特点。

  这一特点贯穿在东线工程体系的各个环节中。自江都到山东境内,供水沿线一个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无不体现出这一体系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性与综合性。

  在东线第二梯级泵站上,记者见到了目前亚洲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它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上的节点,又是淮河水东流入海的控制点。“水路立交”上部的渡槽可供京杭运河航运之需,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的调水通道;下部的涵洞自西向东,沟通淮河的入海水道,可防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东线一期工程对古运河航线的利用,使现代水利工程与古运河文化实现了和谐的融合,构成了工程干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江水行至山东境内,输水干线出东平湖后,开始分两路送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送水到达鲁北;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到达威海。为送长江水穿越黄河,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于2012年修建完成。这一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控制性项目,打通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段输水干线,成功实现了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也为未来通过这一工程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和北京地区供水创造了条件。

  调水的需求带来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而东线一期工程的顺利实现,也伴随着无数的技术攻关和创新。

  在江苏省宿迁市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第六梯级站皂河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皂河站安装的6HL—70型立式全调节混流泵,主泵叶轮直径长度为亚洲之最,被称为“亚洲第一泵”。山东鲁北段大屯水库全库盘铺膜共铺设土工膜501万平方米,土工膜焊接长度1000多公里,在国内尚属首次。可以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攻坚克难的成果,直接提高了国内大型泵站的设计制作水平,乃至推动制造业水平的进步。

江苏皂河泵站的“亚洲第一泵”模型

山东东湖水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水库建设运行情况

  关键:

  力克水质难关 “一江清水北上”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们都明白,东线的关键问题是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然而东线工程启动之前面临的治水任务极其艰巨,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在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前,全线COD入河量须削减29万吨,削减率为82%;氨氮入河量须削减2.8万吨,削减率为84%,这在世界治污史上也没有先例。

  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制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为了落实该规划,保证工程水质在通水之前达到规划要求,苏鲁两省此后开始了长达10多年坚韧不拔的努力。

  “江苏作为送水的源头,也是第一受水区,想让‘一江清水北上’,必须狠抓治污难题。”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沈健处长对记者介绍,江苏省把治污问题作为重点,完善了调水水质的保障机制:由省环保厅统筹负责境内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质保障的监督管理;省交通厅做好运河航运保障和危化品禁运监督管理,省住建厅抓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行监管,从体制上保障治污工作的有序展开。

  同时,江苏实施规划了一批深化治污项目,包括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污水自理厂管网配套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同时对沿线治污重点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减少COD和氨氮排放量,以及设立水产品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集中区,对养殖区废污水进行专项治理。

  而在山东,规划东线工程之时,沿线的水质几乎“不堪入目”。山东省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罗辉直言,当时的治水任务之重让他“感到无望”。

  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山东省南水北调治污的依法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山东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南水北调治污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还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依据这一标准,治理淘汰落后的产能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进一步的改造升级,全部升级到一级A标准。

  在这一过程中,山东供水沿线数量众多、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成了重点改造的对象。而对造纸行业的有效改造,也成为山东治污成果的一个侧面展示。

  在济宁市,市环保局副局长刘云廷告诉记者,当地治污工作对造纸行业的影响深远。曾经的济宁拥有数十家造纸厂,为了配合南水北调的治污工作,政府倒逼造纸企业改革升级,在用水量和排放量等方面执行严格的地方标准。

  “当时有人担心高标准会不会把造纸企业‘治死’。” 刘云廷说,实际的结果却是,山东的造纸业并没有萎缩,产能不降反升了。

  “现在山东的造纸行业,在倒逼升级之下成为了一个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产业,” 刘云廷表示,“这一系列治污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前了十几年。”

  “东线的关键问题是水质,而水质保障的重点在南四湖。”罗辉告诉记者,南四湖是东线干线必经之路,内源外源交叉,南四湖治水是“跑不掉的难题”。为此,山东实施了环南四湖、东平湖人工湿地项目建设,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强化入湖水质治理。

  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流域治污和生态保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的水质全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而南四湖的治理成果,也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沿线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最好体现。

  在济宁市的一处人工湿地边,刘云廷感慨起南四湖的转变:“当年南四湖因为水又黑又臭,被称为‘酱油湖’,现在已经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这一结果对我们真是非常难能可贵。”他还跟记者谈起一个“令人惊喜的转变”——在南四湖绝迹很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等一些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如今又重新出现了。

  效益:

  “活”齐鲁水资源 “远不仅是调水”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曾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设想的第一次明确提出。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苏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的城市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副总经理冯旭松向记者介绍,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试通水以来,江苏境内工程已完成了7次调水出省任务,累计抽江14.69亿立方米,调水出省约11亿立方米。同时,江苏新建南水北调工程积极参与省内抗旱、排涝运行,有效缓解苏北地区用水问题。

  三年里调水量的成倍增长十分瞩目:2013—2014调水年度调水1亿多立方米,2014—2015调水年度调水3亿多立方米,2015—2016调水年度调水6亿多立方米,2016—2017调水年度计划调水近9亿立方米。这与受水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增长密切相关。

  冯旭松总结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三年来的工作时指出,“三年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供水量逐年大幅提升。”他认为,这一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战略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对于主要受水地山东而言,这一工程带来的带来更是持续、综合的效益,远不止近11亿立方米的水量这么简单。

  “南水北调这么大一个工程,功效远不仅是调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而已,”罗辉对记者指出,“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工程体系把整个区域水资源盘活,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地表水以及各类非常规的水汇集到一块,构建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罗辉认为,南水北调是一个支点,撬动了山东整个地区水利方面的大改革,“我们构建骨干水网,从无到有,使山东的区域供水网络发展起来。”

  利用南水北调骨干工程、配套工程以及地方水网工程,山东已经形成了一张供水网。干线向各个地方输水,一些时候也能反向补水,为干旱年份的水资源供给提供保障。2015年潍坊遭遇严重干旱,面临用水无着的严峻局面。山东利用南水北调新建双王城水库的蓄水,向潍坊城区及寿光市应急供2271万立方米,保证了潍坊市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对地区生态的改善也功不可没。罗辉介绍,从2013—2014年度开始,南四湖、东平湖已经启动了生态调水,保障了南四湖的生态安全。这些水在必要的时候又可以调去解决城市应急用水,实现“一水两用”。“我们的目的是江水来了以后,用好、配置好水资源,同时把原来长期以来因为缺水造成的生态危害恢复好,把占用的农村农业用水逐渐归还回去,对地下水的压采进行限制回补,恢复我们的大生态。”

  对于这项建成运行三个年头的工程,外界的期待和其建设者参与者所承受的压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罗辉对记者说,他始终认为南水北调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程,需要人们从多个层面上审视它的综合效益和历史贡献。同时他指出:“工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需要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实现最优效用,这需要一个过程。”

  今年11月,东线2016—2017年度调水工作也启动在即。从江苏到山东,沿线各地都已蓄势待发,为迎接向山东调水8.89亿立方米的计划做好了准备。这项牵动万千百姓利益的工程,将继续随着江水奔涌的路径,撬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16年11月14日

陈孟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潺潺南来水 千里润北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调查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博弈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领导调研黄河水量调度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50亿立方米
十载铸精品 而今从头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发展之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周年 丹江口水库向北方供水25亿立方米
一渠丹江清水北调 千万河南人民受益
北京市供水补充协议签订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